几十年后,我们的后代看到这些标语,会不会爆笑?
他们怎样看待我们的今天,能理解吗?
【柯云路:标语承载中国近现代史】
近日看到一条让人爆笑的段子,发布者收集了若干流行于各个时代的大标语。
大标语是中国特色之一。我常想,若能办个标语博物馆,或许会让后代对我们的今天有更生动直接的认识。当然,面对形形色色的标语,他们极有可能非常不理解。
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经历了历史几千年的变革,从农耕时代到人工智能,从人生的角度说,能看到这么多风景,或许也是一种幸运。当年下乡,住土窑洞,用铁锹镰刀,到井边摇辘辘。后来在工厂,一砖一瓦盖房。再后来到大城市,有了洗衣机电冰箱,就觉得跨越了无法想象的一大步。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去美国,惊叹于那里的高速公路。可现在,我国的高速路恐怕在全世界也是数得着的四通八达了。
作为作家,凡事很容易联想到写作。我们从小有门功课是“大字”,写一手好字是基本功。儿子小时候,我对他写字十分重视,并告之一句格言:“字是男人相貌的一半。”现在这句格言恐怕已经失效,年轻人大多不习惯写字了,字的好坏似乎无关大局。长期使用电脑的结果是不少人“提笔忘字”。我当年写一部长篇,书稿要装满一个很大的军用挎包。有了电脑后,手稿成为稀有之物,储存稿子的软盘也从五寸到三寸再到U盘。现在U盘也用得少,联络都在网上进行了。
近来召开的互联网大会又在讨论科技发展的下一阶段,有种说法,互联网会很快被淘汰,下一个浪潮将是人工智能。
科技的发展令人猝不及防。
在这样的速度面前,看看这些曾经在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标语,有“温故而知新”的作用。
从中随便挑出几条来:
“打出来,堕出来,就是不能生出来!”
“该环不环,该扎不扎,见了就抓!”
“今日逃避计策政策外出,明日回家一切财产充公。”
无疑是计划生育时代的标语,经历过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形势之严峻。
只允许生一个了,老观念又使农村的男女比例失衡,于是出现这样的标语:
“不生女孩就没媳妇。”
果然,现在农村的许多小伙儿不好找对象。
接下来是高考。对于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,高考是逃离身份背景、向上攀登的唯一出路。于是出现了:
“提高一分,干掉千人。”
“进清华,与主席总理是校友;上北大,同大家巨富称兄弟。”
“考过高富帅,战胜官二代。”
这算励志吗?
在城镇化过程中,大量人口涌进城市,农村空心化。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问题:
“抓住小偷,狠揍猛踹,打得半死。”显然相当的不符合法制。
“光缆无铜,偷来没用。” 算得上对小偷的善意提醒。
经济大潮来了:
“投资者是上帝,引资者是功臣,得罪投资者是罪人。”
“用子弹放倒敌人,用二锅头放倒兄弟。”
酒桌上谈项目,很有中国特色。
“多想拆迁的好处,体谅政府的难处,改善自己的住处。”
顾及方方面面,苦口婆心。
“汽车是你的另一件衣服。”
生活水平提高了,汽车已普及到家庭,很贴心的宣传。
一个小镇炸鸡店的对联:
“上联:拳打麦当劳 下联:脚踹肯德基 横批:炸鸡中的战斗机”。
有趣。
“今天你踩到我的头上,明天我长在你的坟上。”
够狠。是绿地上的木牌。环境开始受到重视了。
“让村里每个女人都生二胎,是村支书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
看看,风水轮转,二胎又成为工作指标了。
…………
这些标语显示着张挂标语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水平,幽默、雷人、接地气,充满民间智慧,也透着些无奈和苍凉。它们真实记录着我们走过的历史。一一看下来,你还能爆笑吗?
现在,不论城市还是乡镇,大街小巷的标语似乎更多了。你注意了吗?行走其间,你是怎样的感受?
时间再推后几十年,若我们的后代看到这些标语,会不会爆笑?
他们怎样看待我们的今天,能理解吗?
标语承载着中国的近现代史。不要忽视这些标语。
顺便呼吁一下:办个标语博物馆吧! (文/柯云路)
评论